第0367章 初现盛况(1/ 2)
长安城,未央宫。
不知不觉间,时间便已经临近八月;秋老虎让长安街头的大街烫的像一屉蒸笼!
但比秋日的闷热还要滚烫的,是长安附近,热火朝天的百姓。
虽然年初的冬天,关中大面积补种了宿麦,但去年春耕的粟米却由于战乱的影响,导致收成并不好。
按照土壤‘肥力守恒定律’,去年关中平均每亩不到三石的收成,意味着田亩肥力的损耗远低于往年。
即便年初关中补种了宿麦,还是不影响今年的粟米,长势比过去几年还要喜人!
看着粟秆被沉甸甸的果实压完了要,关中农户的嘴都快咧到了耳朵边儿上。
——今年,准定是个丰年!
非但是个丰年,还是粮食保护价政策推行之后,关中的第一个丰年!
随着时间的推移,粮食保护价政策逐渐发挥出其独特的优越性,变成了‘汉家果然仁以待民’的又一佐证。
从去年年初,粮食保护价正式实施开始,到如今的正武元年秋七月末,这长安一年半的时间里,关中粟米的价格,如不倒松般恒定在了九十钱一石!
稳定的粮食价格,对关中百姓生活的保证自是不用多提,好巧不巧的是:过去三年的状况,彼此之间都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。
吕太后最后一年,关中收成中规中矩,粮价算是比较稳定,基本在八十-一百一十钱左右一石。
但在秋收之后,吕太后驾崩,长安大乱,粮价便应声飞涨,最高达到了惊人的五百钱一石!
——要知道那些每石作价五百钱的粟米,都是关中农户亲手以每石八十钱左右的价格,售卖给关中粮商的!
吕太后驾崩、吕氏子弟做乱长安这一年,无疑是对关中百姓而言,苦不堪言的一年。
第二年,也就是去年,少年天子刘弘开始掌权,并史无前例的推出了粮食保护价政策,甚至不惜通过暴力手段,将飞涨的粮价拉回了百钱以内。
但在当时,关中百姓对粮食保护价政策的感官,还谈不上绝对的好。
——因为去年,是收成不好的一年。
若是放在以往,某一年收成不好,往往意味着农民收获的粮食,能在粮商那里卖出更高的价钱。
虽然这也意味着这一年,百姓要花更多的钱购买口粮,但对于这种长远视野的事,百姓的灵敏度总是比较低下的。
而粮食保护价政策,以及少府的存在,却让关中百姓无可奈何之下,只能把‘稀缺’的粮食按每石七十五钱的价格,售卖给少府。
要说去年秋收,关中百姓为什么还要按照粮食保护价政策,把粮食一车车送到少府的售粮处,自然不是完全由衷。
——自粮食保护价政策推行,关中已经几乎见不到粮商的踪迹了!
就连以前关中粮商界的巨头田氏一族,都在主爵都尉田兰的引领下,举族帮着少府做粮食生意了!
除了把粮食少府,关中百姓并没有其他的选择。
再加上刘弘曾经开内库之粮阶级长安百姓、杀关中粮商以平抑粮价的举动,使得关中百姓只能无奈的以‘陛下不会害吾等’安慰自己。
而今年,关中即将迎来一次十数年一见的大丰收,关中百姓对少府、对粮食保护价政策的感官,顿时又有了一百八十度的改变。
道理再简单不过:谷贱害农,谷贵伤农。
丰年,意味着粮食供应大幅度增长,相应的,粮价就会下跌。
这也是封建时代,绝大多数农民无法凭借种地改变生活水平,乃至于改变阶级的无奈。
——收成一般,粮价正常,去掉家中食用的口粮,兜里就剩那两个钱。
——收成好了,粮食打的多,粮价应声一跌,拿到手的还是那点钱。
至于收成不好,那别说手里剩钱了,能保证从粮米铺买到粮食,让全家都不挨饿,都是大多数人的奢望···
但今年,关中即将迎来大丰收,少府却还是和去年关中歉收时一样,高挂着一块‘石七十五钱无限收购粟米’的牌子,丝毫没有取下牌子,修改一下收购价格的意图!
这一下,关中的农户可谓是笑开了花。
七十五钱一石的收购价格,放在灾年自然是欺负人,放到寻常年间,也多少有点‘店大欺客’的意味在其中。
但在丰年,每石七十五钱的收购价格,无疑算得上实打实的良心价了!
自汉室立这二十多年间,关中总共经历了三次大丰收。
巧合的是:这三次丰收,全都是在孝惠皇帝驾崩,吕太后掌权后的八年间出现。
那三年,关中的粮价都是什么水平?
——孝怀皇帝四年,关中平均亩产四石出头,粮价暴跌至六十钱一石!
至于粮商从百姓手中收购的价格,更是曾出现每石四十五钱的白菜价。
这还不是最惨的一次。
——当今二年,关中再次大丰收,平均亩产隐隐向四石半看齐,关中粮价一夜之内,跌破了五十钱大关!
相应的,粮商们的收购价,也是冲着三十钱飞奔···
今年,关中几乎必然会迎来一次平均亩产四石以上的大丰收,按照每家每户都有百亩田来算,就是人均收获粟米四百石。
但相较于孝怀皇帝四年时的场景,今年,关中百姓的日子,必然会好上十倍不止···
当年,关中农户收获粟米四百石,一个十五税一的税率、百二十钱的口赋,就要去掉将近五十石!
剩下三百五十石卖到粮商手中,也不过价值一万零五百钱而已···
按一家五口人算,一年的口粮是一百二十石;而丰年的粮价,会在秋收之后的来年开春,百姓要买口粮时回涨到七十钱左右。
就这样,一个大丰年赚下的一万零五百钱,光是这家人的口粮,就要花去将近八千五百钱。
剩下两千钱,够干什么?
一家五口人,柴米油盐酱醋茶,逢年过节添置新衣,能够用就不错了!
这也是封建时代的大多数时候,百姓的生存现状——丰年,往往并不意味着发了笔财,而只是意味着这一年,九成九以上的农户能保证不挨饿。
今年的状况,无疑就是让所有封建时代的农民,都趋之若鹜的状况了。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